甘南州特产有洮河砚、甘肃洮砚、甘南藏包子等特色产品
猴头蘑
猴头蘑,属食用菌类,为“八珍”之一。
相传,花果山来的猴群,把陇南山区的庄稼和果木糟踏得不成样子。有两个青年非常生气。他们借来一对雌雄宝剑,杀了两只猴子,把头挂到树上,以示儆戒。从此,庄稼人是放心了,但那两颗血淋淋的猴头却永远长在树上了。这当然是传说,并非实事。
舟曲土酒
舟曲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素有“藏乡江南”之称。这里不仅风景美丽,而且物产丰富。其中,最让我们引以为荣的是家乡的名优土特产:家喻户晓的土酒,六月梅花椒,老腊肉等等……
千百年来,中国的酿酒文化,在历史的变迁中,许多具有地方特色,反应当地风土人情的各类名酒相继被人们所称赞舟曲人自古喜欢饮酒,有着腊月农家土酒飘香之传统。
猞猁裘皮
被誉为大毛制裘皮“王座”的猞猁裘皮,以其针毛较长粗细适中,柔软灵活,色泽光亮,富有弹性,绒毛细足,保暖耐磨,被毛斑点清晰,颜色美丽;张幅大,皮板柔韧。
我国采用不同裁制方法制的各种猞猁裘皮衣着如用全皮制成的“猞狸抱月”、用背皮制成的“猞狸脊”、用腹皮制成的“葡萄”、用腿皮制成的“猞狸腿”等皮筒,款式新颖,高贵美观,保暖耐穿,轻便柔软,在皮市场上售价昂贵,颇受欢迎。
甘南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同胞的传统饮料,它营养丰富,香醇可口且有提神、滋补之功,深为藏族人民喜欢。
酥油茶是汉、藏两族人民团结的友谊之果。据史料记载在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在入藏时,文成公主将内地的茶叶带到吐番。勤劳热情的藏族同胞用本民族喜食的酥油与茶叶相熬,创造了独具民族风味的“酥油茶”。
甘南藏包子
藏包子,又称“卓华包子”,因个体大小如牛的眼睛,俗称“牛眼睛包子”,是藏族人民的一种民族风味佳肴。
藏包子是一种风味别具的小笼包子,具有浓厚的民族乡土特质,为草原牧民特别喜食,也是牧民盛情款待客人的传统佳肴。倘若到甘南和天祝草原,踏进富有民族特色的藏式住房,或走进牛毛帐篷,好客而殷勤的藏族同胞,便用美味可口的藏包子款待您,使您大饱口福,领略其无穷妙味。
糌粑
在甘南、天祝等藏区,糌粑是最常见而又为人们,特别是藏族人民喜食的一种家常食品。
“糌粑”,意即炒面,历史十分悠久。在我国先秦古籍《周礼天官》中有:“羞之食,糗铒粉糍”的记载。“糗”,古时指炒米粉或面粉、饭或面食粘连而成的块状食品。
羊肚菌
羊肚菌,是一种美味食用菌类,与猴头蘑、银耳、竹笋、草菇、花菇、口蘑、驴窝菌统称“草八珍”。因为它的体态象羊的肚子,故名“羊肚菌”,亦称“羊肚蘑”。
羊肚菌属于子囊菌类纲,盘菌目,马鞭菌科,羊肚属。色黑,子实体近似球形,卵形和圆锥形,边缘全部与柄相连,表面起伏成蜂窝状,粗大柱形中空的白柄,表面平或有凹糟。羊肚菌的颜色柄黄、白色、菌盖浅褐色,一般生长在潮湿树林或林缘空旷处。
蕨麻
蕨麻是一种多生于海拔二千七百米左右的山地的蔷薇科野生植物。它茎红、叶绿、花黄,根似花生米状的红色小果,是甘肃的特产。
据考,唐朝贞观元年,玄奘西行取经,途经甘肃,这大概是我国著名小说《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和猪八戒偷吃人参果故事的生活基础由于这个故事,在我国流传甚广,几乎家喻户晓,这又给蕨麻增加了美丽的神话色彩,所以,人们常把用蕨麻为原料煮的稀饭称为“神仙粥。
拉ト楞寺酥油花
拉ト楞寺是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ト楞寺。
相传酥油花源于西藏。公元六四一年,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完婚时,从京都长安带去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供在大昭寺内。这尊佛像原来没有冠冕,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在学佛成功之后,便在佛像头上献了莲花形的护法冠,佛身上献了披肩,还供了一朵酥油花及大量的酥油灯。
蕨菜
蕨菜,亦名佛手,是一种久负盛名的山菜,属蕨类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形态:高一米余,根茎长,匍匐地下延生。其叶卵状三角形,二、三回羽状分裂,背面常有毛。其叶柄长而粗,无毛,埋在土中部分淡褐色有细毛。
《本草纲目》载:“蕨处处山中有之,二、三月生,拳曲状如小儿拳,长侧展开如凤尾,高三、四尺。”蕨菜每年初春发芽,春暖花开时节,幼叶鲜嫩味美,是上好的野生山菜,配制菜肴的佳品。
声明:本网站内容仅做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xunhaowu.com/4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