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特产有保安腰刀、猴菇菌、啤特果、五山池黄酒、临夏砖雕、唐汪大接杏、临夏黄酒、临夏彩陶、河州饴糖等特色产品
唐汪川杏
唐汪川杏是甘肃省临夏的特色水果产品之一。杏子是北方地区成熟最早的水果,除鲜食外,可以加工成杏干,杏铺杏子,子汁,杏子酒,杏子罐头。
甘肃杏子种类甚多。许多品种不仅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据统计,目前全省有杏子品种六十多个,其优良品种有敦煌的李广杏、唐汪川的大接杏、大板杏、兰州的金妈妈、大扁头、胭脂红、宁县的曹杏等。
临夏三绝
临夏彩陶、雕刻葫芦和艺术砖雕被堪称为“临夏三绝”。它们体现了临夏地区,由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宗教礼仪等形成的独特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交流。
以河州砖雕为例,相传,历史悠久、享誉西部,它是临夏民间艺术的瑰宝。据考古发掘,在宋代,临夏砖雕艺术已相当成熟,到元明时代,精美的砖雕已广泛使用于各种建筑之中。
娃娃鱼
娃娃鱼又称大鲵,是一种引人注目的稀有珍贵动物,也是一种久为世人所垂慕的餐桌珍馐。
《山海经北山经》云:“决决之水,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这是我国在两千二百年前,对娃娃鱼外部形态的记载。生物学家认为,娃娃鱼是从水中生活的鱼类演化到真正陆栖的爬行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临夏酒肉
临夏酒肉,酒醇肉嫩,闻名远近,久为人们所倾慕。
相传郭家酒坊已有近百年历史,按手工艺“传子不传女”的老规程,已连续三代人。这种黄酒,选用上等黄米,先用甜曲发酵,使酒醅分解出大量葡萄糖,然后再加入酒曲,装入瓷缸内密封,提高酒的浓度。
临夏炒面片
临夏炒面渊源流长,以功底深厚,色形美观,香醇炙口,余味久长而闻名。
炒面源于我国上古时代的“伏日祭祀”活动。我国一年最热的时候称“伏天”或“伏日”。古人云:“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
蚕豆
甘肃省出产品种繁多的食用豆,如蚕豆、豌豆、小红豆、扁豆、离合豆等,尤以蚕豆种植面广,遍及全省。
其品种有“白马牙”、“红马牙”、“羊眼豆”等,粒大、饱满、色泽乳白,香味醇厚,千粒重八百至九百克,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向以“西北蚕”著称。各种食用豆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既是美味副食品,又是常食不厌的主食。
临夏黄酒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而临夏黄酒是临夏地区特有的佳酿,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酿造历史,因其色泽金黄、香味醇厚、甜酸可口,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更因其独特的酿造技艺于2011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临夏古称河州,临夏黄酒也叫河州黄酒,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年前,500年来传承从未中断。而眼前我们看到的这家河州黄酒老作坊,已经传承了四代人。
油炸撒子
去过临夏的人都知道,开斋节是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之一。是阿拉伯语“尔德费图尔”的意译。也是回族人民重要的节日之一。节日期间有一种零食糕点特别好吃,叫做油炸撒子。
馓子:回族的一种小吃,用红糖、蜂蜜、花椒、红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和适量的鸡蛋、清油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捻成面团,搓成或抻成由粗细匀称、盘连有序的圆条构成环壮物放入油锅炸至棕黄色即成。
临夏砖雕
临夏砖雕,是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艺术的一颗明珠,在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久负盛名,运用颇广。
砖雕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门建筑艺术。《左传》有“厚敛彫墙”的记载。注云:“彫,本亦作雕”,说明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在建筑中就讲究刻镂艺术了。据近年考古发掘所见,河州砖雕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清末明初则更臻完善精美,能工巧匠辈出,砖雕作品丰富多彩。
临夏酿皮子
酿皮子是西北人十分喜爱的一种风味小吃,甘肃全省各地皆有制作,而以临夏最具特色,声誉最高。
临夏酿皮子始于何时,尚无确切的文字记载。据传说远在清朝末年已有很高的声誉。临夏酿皮子之所以有名,一是色泽显亮,二是质地柔筋,清爽适口。如果是夏秋之际来到临夏,花两毛钱,品尝临夏当今的酿皮大王马应忠的酿皮子,鲜亮的酿皮子,拌上红的辣子油、黑的芝麻酱,白的芥茉汁,黄澄澄的蒜泥,使人食欲大振,愈嚼愈香,吃了还想吃。
声明:本网站内容仅做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xunhaowu.com/4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