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特产有静宁苹果、陇东皮影、静宁烧鸡、麟游血条面、罐罐蒸馍、灵台牛心杏、苜蓿面、冰糖粳米粥、花砖茶、平凉金果、火烧子、野鸡瓜子、刃离荞面、泾川长面、静宁大饼、马尾编荷包等特色产品
泾川齐梨
泾川齐梨,又称“锤急梨”、“清脆梨”,是甘肃省平凉市泾川的特色水果产品之一。果肉细密而脆嫩,汁多、味浓,酸甜适度,风味不凡。
泾川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东与宁县及陕西省长武县交界,西接崇信县、崆峒区,南邻灵台县,北靠镇原县,气候大陆性显著。四季分明,冷暖起伏不大,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74天,泾川地区的自然条件适宜梨子的生长和积累营养。
平凉四喜腊肉
“四喜腊肉”实为卤肉,得名平凉名师张四喜张四喜。
学名永福,出师蓝田名师。在平凉县立字号“继义祥”卤制猪肉。他在实践中,研究各种调料的品质,不断改善、调整加工工艺,配方下料,使其猪肉质量不断提高。所卤猪肉风味不凡,群众称为“四喜腊肉”,盛名四方流传于今。
静宁锅盔
静宁锅盔起源很早。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逐曹将夏侯惇、于禁、李典,只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正是“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初出茅庐第一功”。
炸果子
果子是天津人必不可少的早点,单吃它就是主食,大饼卷果子呢它就是菜,但外面卖的果子再干净。然而,甘肃人却跟他们不一样。甘肃的果子既当饭,又可当零食食用。
面是死面,苏打与碱面要有足够的量,用熟油把面调了,中间还加上熬的花椒水,加此水炸成后便有红色。面做成后,擀成厚厚的面皮,切成宽条,切成方块,任意做蛹、做蝴蝶、风车、花、飞蛾什么的。花样多少,以母亲或嫂子或小姑姐妹的灵性高下而定。
泾川罐罐馍
泾川罐罐馍面白如雪,香软可口,上大下小,形似小罐,与我国传统的面食馒头相比,别具一格,独有风味。“馍”即古代“蒸饼”,亦称“笼饼”。
《晋书何曾传》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蒸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折作十字不食。”这说明远在千百多年,我们的祖先就食“蒸饼”了,而晋朝的皇帝吃的“蒸饼”,还必须在饼面上打上十字花样,否则皇帝是不吃的。
陇东皮影
陇东皮影又叫灯影子、牛皮娃娃,是甘肃陇东地区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是舞台演出的用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
旧时,陇东皮影戏是以食用的清油(植物油)为燃料的灯光照射牛皮做成的人物剪影为傀儡的一种民间影子戏。白天有太阳的时候也可演出,称为热影子戏。
华亭核桃
华亭核桃是甘肃省平凉市华亭的特色干果产品之一,具有皮薄,出仁率高,低水分、高脂肪、高蛋白,芳香味美的特点。
华亭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就有记载。传说,核桃和蟠桃一样,是西王母的圣果,又称长寿果,一般的凡人根本看不到,摸不着。后来,西王母追随玉皇大帝来到卢氏,随身把核桃和蟠桃也带了来。
静宁烧鸡
静宁烧鸡,实为卤鸡。可与河南滑县的“道口烧鸡”和安徽宿县的“符离集烧鸡”媲美。静宁烧鸡历史悠久,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配方合理,烹制优良,以体大肉多,色泽金黄,鲜嫩醇香,风味独特而誉满丝绸之路。
静宁县城地处西兰公路中段,历史上车水马龙,过往旅客频繁。有名的烧鸡大王陆四海父子,在静宁县城经营卤肉。陆家原籍河南,曾学得一手“道口烧鸡”的卤制方法,生意十分兴旺,同时,回民沙金贵从安徽来静宁,也开了一个烧鸡,与陆四海展开竞争。
花砖茶
“花砖”的名称由来,一是由卷形改砖形,二是砖面四边有花纹,以示与其它砖茶的区别,故名“花砖”。
清嘉庆末道光初,陕西商人驻益阳,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或以羊毛、皮袄换购,因资金较少进货不多,人称“滚包商”。
马尾编荷包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东邻华亭县,西依静宁县。提起庄浪,受天然的自然条件影响,人们想到的一定是粉条,殊不知庄浪还有一种特产,一种受民间手工艺师傅们的追捧,那就是马尾编荷包,传统的工艺品。
马尾编荷包它是用丝绸刺绣、缝制而成,通常模拟十二生肖、花鸟草虫、日常用品形状,吊上彩色装饰品,内装香草和薰黄,供儿童过端午节时佩带。
声明:本网站内容仅做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xunhaowu.com/42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