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特产有沙果、互助青稞酒、鹿尾、猪耳、狗浇尿、土族盘绣、羊筋菜、焜锅馍馍、乐都长辣椒、锅榻、柠檬果酒、乐都紫皮大蒜等特色产品
薄壳核桃
薄壳核桃是青海省海东市的特色干果产品之一,薄壳核桃,个大仁满,皮薄而脆,出仁率高,含油丰富。
西晋张华的《博物志》称:“张骞使西域还,得胡桃种,故以胡、羌为名。”因核桃原产于干旱缺雨的亚洲西南部,耐喜光,适应性强,所以西北地区分布较广,产量较高,被称为核桃的第二故乡。
海东藏毯
青海省海东藏毯技艺的传承区域处于藏传佛教的发源地,这一民间工艺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使得藏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这些价值突出表现在藏毯的图案特色上。藏毯的图案设计和色彩运用源于藏传佛教文化,藏族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形成了独有的藏文化特点。
藏毯真正得以大规模的发展,还是得益于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将中原的纺织技艺带入了西藏地区。
乐都沙果
沙果是青海乐都的特色水果产品之一。甘温无毒,营养价值很好,还能下气消痰,中医常将它捣烂成泥,治疗小孩腹泻和腹痛。
北魏《齐民要术》上说:“林檎赤熟时,擘破去子心蒂,日晒令干,或磨或捣,下细绢筛”,做成的果粉叫“林檎”。这种果粉今日仍用来拌和炒面吃,也可用开水冲服,至今青海仍有此遗风。
乐都软儿梨
乐都软儿梨是青海省海东市乐都的特色水果产品之一,采收时肉质硬而酸,不堪即食,需经后熟,方可食用。
乐都区位于青海省东部,西连青海省西宁市中心城区,南与化隆县为邻,北与互助县相望,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该自然条件使得乐都地区有利于软儿梨的生长和结果。
雪鸡
雪鸡,是地球上居住海拔最高的鸟类之一,主产在青藏高原海拔三千米至六千米的地域。我国的雪鸡有两种淡腹雪鸡(藏雪鸡)和暗色雪鸡(高山雪鸡)。
《本草纲目拾遗》说雪鸡可以“暖丹田,壮元阳,除一切积冷阴寒痼癖之痰”;《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说它的肉“滋补、壮阳,治妇女病、癫痫、疯狗咬伤”。民间还认为它的肉、骨可以治胃病、关节炎。
菜花蜜
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食品。它柔润适口,甜而不腻,无副作用据《神农本草经》记载:“久服强志轻身,延年不老”。《本草纲目》中写道:“蜂蜜入药其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
蜂蜜又是制做糕点佳食和各种滋补品的重要原料。它曾被誉为“人类健康之友”。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温度适宜,日照时间长,空气清爽,适合种植油菜,种植面积约达万亩以上。
发菜
“发菜”的谐音是“发财”。在港澳地区和国外,发菜被视为上品佳肴,逢年过节时作为礼品,因有“发财”之意,馈赠亲友,很受欢迎。
把发菜引进菜肴是我们祖先的功劳。二千多年前的《尔雅》一书已有涉及。由此可见,发菜被我国劳动人民采集食用大约已有二千多年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仰窥不见人,石发垂如鬟”中的“鬟”字,形象地将发菜比喻为蓬松的头发了。
青稞酒
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是著名的青稞酒产地之一,相传青稞酒的制作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路过此地留下的白酒酿造工艺,为藏地带来了酒文化的起源。
相传,400多年前明朝万历年间在互助威远古井这里办起了一个最早的威远烧酒作坊,而且烧出的酒透明清澈,醇正甘美,回味悠久,柔润芳香,互助威远烧酒的美名逐渐传遍了河湟谷地,呈现出“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坛十里香”的盛况。
川口冬果
冬果梨是梨的佳种之一,它性喜温暖,不宜在寒冷地区栽培。因此,青海最东边的民和县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冬果梨的一个集中产区。
元代农学家王祯所著《农书》记载:“西路产梨处,取甜梨去皮,切作厚片,用火焙干,谓之梨花,允为佳果,可充贡。”青海贵德等地农民,常把梨切片晒干,与炒熟的麦子混磨成“梨干炒面”,梨香犹在,别具风味,堪与“梨花”媲美。
麦茶
青海省海东地区农家素爱饮茶,不仅喜饮茯茶,而且更爱喝本地的麦茶。
茯茶性热,不宜在秋收打碾的酷热季节饮用;凉茶太淡对于没有喝凉茶习惯的青海人来说,又不过瘾。只有清香可口的麦茶,才能为人们甜润心肺、驱除疲乏、生津止渴。
土族盘绣
土族盘绣,青海省互助县土族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盘绣是中国土族刺绣中最主要的绣法,是土族妇女一生的必修课。盘绣是土族独有的一种绣法,复杂巧妙,汇集着古老土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声明:本网站内容仅做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xunhaowu.com/4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