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特产有开心果、昆仑玉、蟠桃、巴旦木、手抓羊肉、维吾尔族服饰、杏干、新疆手抓饭、藏雪莲、鹿血酒、薰衣草花茶、都塔尔、羊毛地毯、馕包肉、新疆奶茶、小银杏、油馓子、弹布尔、雪菊花茶、乳酒、香妃红葡萄干、新疆雪莲茶、贡砖茶、和田地毯等特色产品
新疆核桃
新疆核桃是新疆的特色干果产品之一,个大、皮薄、仁满、味香。
核桃别名甚多,又名胡桃,维吾尔语称洋可克,古时称羌桃、万岁子、播罗斯。我国种植核桃,从汉武帝时开始,已有二千年的悠久历史,公元二世纪《西京杂记》中,林苑植果树载:“金城桃,胡桃出西域,甘美可食”。
新疆地毯
驰名中外的新疆地毯,是维吾尔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素以共精湛的工艺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称著于世,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是新疆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新疆地毯历史悠久。在二千多年前,和田一带就盛行织毯了。古代把地毯称之为“罽”、“毾”、“氍毹”、“毛席”等。如《拾遗记》中,就有西域向周灵王(公元前六世纪)献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九五九年在民丰县的古精绝国故址地毯残片,经考证为东汉时期的物品。
新疆雪莲
新疆雪莲,别名雪荷花。主要生长于天山南北坡、阿尔泰山及昆仑山雪线附近的高寒冰碛地带的悬崖峭壁之上。雪莲是新疆的著名特产。早在清代,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就有“大寒之地积雪,春夏不散,雪间有草,类荷花独茎,婷婷雪间可爱”和“其地有天山,冬夏积雪,雪中有莲,以天山峰顶者为第一”的记载。
雪莲种类繁多,如水母雪莲、毛头雪莲、绵头雪莲、西藏雪莲等。新疆雪莲,在《本草纲目拾遗》的记载中被视为正品。以天池一带的博格达峰所产者,质量最佳,并且有神秘色彩。
五道黑
我国古诗中有“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的赞句。就在新疆北部乌伦古河和额尔齐斯河流域,也产一种肉质十分鲜嫩的鱼-河鲈。河鲈以其体侧的五条明显黑色斑纹而鲜美的鲈鱼。被称为“五道黑”,实际上,它身上还多几道不太明显的黑纹。
五道黑属鲈形目鲈科、鲈属,它在我国仅产于新疆北部。五道黑体被白色的栉鳞,长有发达的橘红色鳍棘,红色的眼睛,体色显得十分艳丽。有趣的是一般成鱼体重二百克左右,五条一公斤,十分整齐。
阿月浑子
阿月浑子是新疆的特色干果产品之一,果实大,味美可食,营养丰富。
据文献报导,阿月浑子寿命很长,结果可达三百五十到四百年之久。喀什地区的阿月浑子,有两个品种,一种为短果,果圆形,成熟期早,八月中旬,果皮显然变为黄白色,一两天内,就可全部成熟采收。
马靴
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等少数民族,几乎都有比较悠久的游牧生活的历史。为适应这种生活,他们逐渐养成了喜穿马靴的习俗。穿着马靴不仅便于骑马放牧;打猎时穿林过涧马靴也可以护腿防身;新疆牧区毒蛇较多,穿马靴还可以防蛇咬伤。
虽然人类生活在不断进步、发展,但这些民族依然保留着穿马靴的习惯。我们除了在新疆山区可以看到牧民穿着马靴,还可以看到城镇里的少数民族群众在喜庆的节日里,欢快的舞会上,新婚的日子里,他们仍喜足登油光锂亮的马靴,配上独特的民族服装,将这些民族剽悍英武的体魄和豪爽开朗的性格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
腰巾
维吾尔男子的传统长袷袢,一般没有扣子,特别是寒冷的冬季一般总要扎腰巾。除当腰带外,腰巾还有多种用途,如携小物体、食品等;又是男子服装的重要装饰品。做工一般都比较精细,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生活的审美情趣。
使用时折成三角形系在腰间,图案花纹向外。它多是用各色布、绸缎、织锦料绣制而成。有些青年人的腰巾色彩艳丽,而中老年的较雅淡。此外,也有用印花方法制成的腰巾。
新疆大头鱼
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静卧在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它上源于开都河,下流注入孔雀河,在台特玛湖与塔里木河联为一体。它的面积近千平方公里,大风起处,白浪滔天,如同无边无际的大海。
大头鱼以其体型硕大,以及丰腴可口而富含脂肪的肉质,久负盛名。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称颂,清代诗人纪昀曾有诗赞道:“凯渡河鱼八尺长,分明风味似鲟鳇,西秦只解红羊鲊,特乞仓公制脍方。”
大红鱼
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河流,发源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区,静静地流入苏联,汇入鄂毕河,向北冰洋流去。在冰冷而清澈见底的山区河湖中,常可捕到数公斤,甚至二、三十公斤的大鱼——大红鱼。
大红鱼十分凶猛,水中的小鱼,水面的鸭子,掉入河中的鼠类和其他小动物,常常都进了它那填不满的肚腹之中。但是,它却是一种肉质十分鲜嫩可口,而名扬四海的名贵鱼类。
帕拉孜
“帕拉孜”是维吾尔人对织毯的称呼。它是一种用彩染羊毛线或粗棉线编织的无绒毯子,做地毯、炕、床毯铺用,旧时盛典也做驼、马披垫用。这种织毯价廉物美,经济耐用,色彩艳丽多变,或雅淡悦目,很有民族特色。
棉织帕拉孜可分为:色彩艳丽跳跃的彩条式;素条式;色彩简单朴实的素花式;毯面整齐活泼的几何纹式彩条兼几何纹式,这种式样的毯子风格各不相同,变化很大,有些简单素雅,有的则斑斓绚丽。
乌鲁木齐油馓子
乌鲁木齐油馓子是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的风味名点之一。
在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一盘黄澄澄的多层的圆柱形的油馓子。当客人来到的时候,宾主互致节日问候。客人入座后,笑容可掬的主人首先掰下一束油馓子递到客人面前,然后斟上香喷喷的奶茶或茯茶,殷勤地给客人泡上主人喜欢食用的新疆石河子产的方块糖。
声明:本网站内容仅做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xunhaowu.com/4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