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特产有花草茶、猪脚粉、炒米糖、容县沙田柚、广西甘蔗、玉林肉蛋、玉林香蒜、玉林牛肉丸、玉林牛腩米粉、紫衣香蒜、招牌石锅鸡、大肉余甘果、石南春蝎子酒、蒲塘卷粉、玉州白散、霞烟鸡、鸭塘鱼、玉林大蒜头、洛阳竹箩、兴业荔枝干、兴业贡柑等特色产品
玉林牛肉丸
玉林街头有一种小吃,小碗里盛着白色的丸子,配上绿色的香葱和热汤,有时加上几个肉馅豆腐角,吃来爽脆清滑,鲜美可口。特别严冬之夜,尝它一两碗,更是暖胃爽神,真是别有风味。这是颇有名气的风味小吃一—玉林牛肉丸。
玉林牛肉丸,传说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好就好在“脆”字上面。制作牛肉丸可不简单,首先选料要精,一定要用新鲜的黄牛肉,而且要用后腿的嫩肉。加工时,要把筋全部剔尽,,,切成条状,然后置光滑的青石板上,用硬木槌将牛肉捶烂,边捶边翻拌,使牛肉逐步起胶,放入精盐,加少量枧水,待牛肉胶呈现细滑状态时,可放一些生油和水粉继续边捶边拌和,待完全捶成膏状肉酱时为止。
牛肉巴
牛肉巴,也叫“牛羓”,是用上等牛肉经腌烤制成的食品。玉林牛肉巴香味浓郁,咸甜适宜,鲜美爽口,韧而不坚,颇有咬头,而且越嚼越有味道,是下酒的名菜,佐餐的佳肴。
玉林牛肉巴用料严格,制作讲究。它选用新鲜黄牛肉的后腿肉,去骨剔筋,切成薄片,置入用炒盐、甘草粉、五香粉、柠檬果、姜丝、葱头、南乳、三花酒等做成的酱汁中腌透。
大蒜头
大蒜头指的是蒜的根茎。广西玉林县的大蒜头个大肉肥,饱满结实,呈柑果状,它具有不散瓣,外衣薄,肉脆嫩等特点,还有一种香中略带点特殊的刺激性微辣,甚是逗人胃口。
玉林大蒜头,名扬蒜,我国汉朝以前已有种植,是一种小蒜。汉朝张骞出使远近。西域带回大蒜种后,大蒜才在我国普遍繁殖开来。东汉时许慎所著的《说文》把蒜称之为“菜”。
豉油膏
豉油膏是用黑豆加工熬制成的一种棕黑色油膏状调料。以广西玉林县樟木产品最为有名。它有几个特点:一是只用豆糖熬炼,不用外加香料,自有一种特殊的浓香;二是不粘锅,无焦味,煮肉则味渗肉心,煮鱼则力能减腥,煮青菜又可除去“臭青”气、腐水味;三是咸淡适度,易于溶解,久储不发霉,不回潮,不稀烂。
樟木豉油膏,尤以黎胜和所产的最出色。黎胜和世代以煮豉油膏为业,并因此而发家。一九三0年至一九四九年,他在玉林县城开设一间专卖自己产品的豉油铺,牌子是“樟木黎胜和豉油膏发客”,生意十分兴隆,外地客商贩其豉油膏到广州、香港销售,于是“樟木豉油膏”便名闻南国。
竹丝鸡
竹丝鸡,鸡毛好似绒丝,遂因此得名。又因鸡皮、鸡肉和鸡骨都是乌黑色,所以又称乌骨鸡,是制“乌鸡白丸”的主要原料。它性平,味甘,主治一切虚损诸病,妇女崩中带下,腰腿酸痛,遗精,消渴和久痢。既可配药,也可作滋补炖品。
“乌鸡白凤丸”是妇科特效药,国内外久享盛名。竹丝鸡就是配制乌鸡白丸的主要原料。不论公鸡、母鸡,均有同等效力。要选用纯白、丝毛、健壮无病、个大而肥、骨肉全乌、两斤以上的为好。
乌石酱油
乌石酱油,因原产于广西陆川县乌石乡而得名,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将黄豆、麦粉、黄糖和食盐作原料,加适量的水,经过发酵炮制,提取其中精华而成。向来以酱味鲜香、久储不霉闻名于世,是调料中与众不同的上乘酱料。
乌石酱油之所以独树一帜,是有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炮制方法的。乌石街东北角的稻田间,有一口龙泉井,一年四,清泉涌冒,大雨大,水位不变,就是洪水淹过井面,泉水也照样清冽。
陆川猪
陆川猪产于广西陆川县,是我国九大良种猪之一,以仔多快长、早熟易肥、骨小肉厚、皮薄肉嫩、味道香甜闻名于世。
陆川人称陆川猪为“土猪”,它自古出在陆川本土,是由野猪变来的。说是陆川县沙坡公社的一座高山上,原来隐居着一位长者。长者首先把野猪圈养驯了,就把它送给猎户,猎户又把驯养技术传给村民,村民养猪成功,宰了一头最大的猪上山感谢长者,但长者已不知去向。
沙田柚
沙田柚是广西省玉林市容县的特色水果产品之一,形似梨状,果皮橙黄大得多,色,外皮内有厚瓤一层,软白如棉,肉味甜蜜,柔软爽口。
沙田柚原名杨核子。相传旧时容县沙田村有个在外地做官的夏纪纲带回两株杨核子苗,种植于塘边肥沃的土壤上,并嘱家人精心护理。杨核子本来又酸又涩,为了改变果子品质,经过苦心栽培,终于培育成脆嫩香甜、蜜味可口的果子。
声明:本网站内容仅做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xunhaowu.com/4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