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特产有荔枝、桂花茶、桂林米粉、沙田柚、黄皮果、壮族服饰、炒柚子皮、酱豆腐、桂林三花酒、桂林豆腐乳、银针茶、熊胆酒、生菜包、永春老醋、桂林辣椒酱、大球盖菇、冬笋炒牛肉、灵川狗肉、阳朔画扇、牛八宝、东山猪、七星竹木雕刻艺、全州禾花鱼、阳朔金桔等特色产品
桂林米粉
米粉,是南方普通的食品,而桂林米粉却具有特殊风味。现在,桂林市比较有名的米粉店是“味香馆”。这里的每一碗米粉,上面铺着几片卤牛肉、两片锅烧(卤后再经过油炸的五花肉片)、两片卤牛肝,再加上两汤匙特制的卤汁、一撮炸得酥脆的黄豆。
桂林米粉,历史悠久。远在清宣统年间,桂林市就出现了一家名震全城的米粉店,名叫“轩茶斋”。这间店的米粉最有滋味的是“炒片”所谓“炒片”就是把鲜嫩的牛肉蒙在竹罩上焙干,再放到锅内用水焖,焖好后切片再炒。
桂林豆腐乳
桂林豆腐乳,同桂林三花酒、桂林马蹄一起被人称为“桂林三宝”。
桂林腐乳历史悠久,在二百年前就享有盛名。清代诗人袁枚所著《随园食单》的乳腐条下称:“广西白乳腐最佳”。他所说的“广西白乳腐”,就是以桂林腐乳为代表的腐乳。
桂林辣椒酱
桂林辣椒酱是与桂林腐乳、桂林三花酒齐名的特产,合称桂林三宝”。它味鲜而稍辣,甚能刺激食欲。
桂林辣椒酱制作特殊,一般是在秋后选择新鲜红辣椒(指天椒或牛角椒),加上大蒜,先把它们洗净,晾干水分,加入适量的豆,用刀碎,然后拌入精盐,加入少量的三花酒。
恭城柿子
恭城柿子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特色水果产品之一,果形美观、色泽鲜艳,质地细嫩、柔软,脆甜可口。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中国月柿之乡”,柿树栽培历史悠久,明代万历年间,恭城从福建邵安引进柿树栽培,并开始加工柿饼,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荔浦芋
荔浦芋以产于荔浦县的优良芋头品种而得名。剖开这种芋,可以见到芋肉上有紫色槟榔花纹,故又名槟榔芋。荔浦芋肉质细腻,煮熟后松软芬香,有一种特殊的甘味。特别种在荔浦城外关帝庙脚那片土地的芋头,肉质更好,在清朝,一直作为贡品奉献皇帝,一般人难以吃到它。
荔浦芋营养丰富,含淀粉百分之五十九,粗蛋白百分之五点八。将荔浦芋切成厚片,用油炸过,夹在一块块的扣肉中间,配以各种佐料,便是“芋头扣”,是别具风味的中国名菜。
桂林梳篦
梳子用来梳头,篦子则用来篦去头发中的发屑和尘垢。桂林梳篦是广西的传统名牌产品。它的制作传说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经过宋、元、明、清各代,型式不断发展完善,质量也得到不断提高。
桂林梳子,最早是采用名贵的黄杨木精制而成的,有鲤鱼梳、竹节梳和半圆梳等款式。明代制梳艺人,在制作木梳的基础上,又采用牛、羊角制梳,角质透明坚固,花纹刻镂精细,成为带有欣赏性的生活用品。
桂林马蹄
桂林马蹄,是广西省桂林市的特色水果产品之一。以肉质雪白细滑、水分充足、清甜无渣、爽脆可口而著称。
桂林马蹄在清朝曾是奉献皇帝的贡品,长期以来,它都远销香港、澳门,并出口到东南亚一带。鲁迅先生生前给广西友人的信中曾这样说:“桂林荸荠,亦早闻由名,惜无福身临其境,一尝佳味,不得已,也只好以上海小马蹄(此地称荸荠如此)代之耳”①荸荠是马蹄的别名,它又叫乌芋,象慈菇,呈粟红色。
湘山酒
湘山酒产于广西全州县,原名白干酒,以品质纯净著称。酒液清澈透明,无杂质,无沉淀,无异味,具有典型的小曲米酒的浓郁香气,味道甘和纯正。饮来满口香醇,酒质软绵,饮后还有回甜之感。
湘山酒之所以芬芳醇美,首先是使用清澈透明的湘江水作酒中之血”。湘江发源于广西兴安,流经全州县入湘。在湘“江源头一带,林木苍翠,甘泉涌溢,水清见底,富含矿物质,是蒸酒的理想水源。
黄昌典毛笔
“黄昌典,买笔不用选!”这是人们对桂林黄昌典毛笔信得过的赞语。
“黄昌典”原是桂林市的一家以经营毛笔出名的商店。据闻,黄昌典是清朝咸丰年间的一名落第秀才,擅长书画,因感于南国少有好笔,特从华东聘请名师到桂林开设制毛笔作坊,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笔店,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桂林三花酒
桂林三花酒古称瑞露,是米香型酒的代表,浓香郁烈。
桂林三花酒,酒名来源于前人流传下来的一套测定白曲酒度的方法,就是看“酒花”。“酒花”是指酒液经摇动后泛起的白泡沫,旧时常以“观花”来论定酒质。一般“酒花”越细、堆花时间越久者为上品。
桂林酥糖
桂林酥糖具有酥、松、香、甜的特点,由于松脆适度,入口便能酥化,又香又甜,甜而不腻,吃后口齿留香,深受国内外顾客欢迎。
桂林生产酥糖,大约始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过去,桂林酥糖曾分为“城外酥糖”和“城内酥糖”两种。城外酥糖是以黄糖、黄豆粉、细米糠为原料制成;城内酥糖是以优质白糖、芝麻、麦芽糖为原料制成。
声明:本网站内容仅做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xunhaowu.com/42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