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特产有木棉花、黄皮、芒果干、马山黑山羊、柠檬鸭、南宁老友粉、横县鱼生、鸡皮果、酸野、老友面、横县大头菜、横县茉莉花、横县草席、横县桑蚕、南丹羊角皱椒、靖西香糯、白马甜杨桃、横县大粽、大丰八角、马山蜜梨、真龙牌香烟、横县茶叶、上林大米、横县年糕等特色产品
菠萝蜜
菠萝蜜是广西省南宁、钦州、玉林地区的特色水果产品之一,果皮坚硬,肉瓤肥厚,多汁味甜,清甜可口,香味浓郁,风味独特。
菠萝蜜又称木菠萝,树菠萝,是一种亚热带的常绿乔木。作为名果,唐代段成式撰的《西阳杂俎》里就把它称为“婆那娑”。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中说:“菠萝蜜大如冬瓜,外肤礌砢①如佛髻,削其皮食之,味极甘。”
宾阳竹编
宾阳县城所在地的芦圩镇,每到街天,都形成一条竹器行。有竹箩、竹筐、竹篮、竹篓,有竹笠、竹笪、竹椅、竹凉床,有竹罩、竹筛子、竹簸箕、竹插箕、竹扁担…简直多得不可胜数,使你目不暇接。
宾阳县丘陵起伏,气候温润,盛产一种挺直高标、节距稀疏、纤维细软的单竹。宾阳人就用这种单竹加工成的篾丝、篾条、篾片编织成各式竹器。这种竹编工艺大约明代就有,至今已三百余载。
南宁黄皮酱
名噪华南的南宁黄皮酱,是一种酸甜适度的果酱,是南宁特有的传统产品。人们用它来配鱼肉、沾面包、拌米粉、调稀粥食用,十分甘美,而且逗人食欲。
史料记载,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南宁街上就有黄皮酱出售,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最早生产这些酱的是清兵入关后,从中原地区逃到南方定居的北方人。他们原有吃面酱的习惯,但南方面少,却有各类水果,有人便把制面酱的技术用来试验做果酱,取得了成功。
蒜头扣鲶鱼
鲶鱼是广西特产,外形有点象塘角鱼,但比塘角鱼大。鱼身呈青灰色或黄灰色,无鳞,头大而扁,口大,有须,胸鳍的鳍骨硬如角刺,全身有粘液,体内只有一条主骨刺而无小刺。
如要烧扣,可除去它的主骨刺。
南宁粉饺
粉饺是用米粉作皮,包上肉馅的一种小吃。
粉饺从选料到制作都很讲究。粉饺皮是用油粘细米磨成粉浆,蒸熟后加入适量薯粉(生粉)搓成粉团,然后用棍压成薄皮。馅心除猪肉外,还有马蹄或凉薯、莲藕等。以上用料剁碎后,佐以食盐、小磨麻油、味精、五香粉等拌匀,然后用粉皮包上馅心蒸熟即成。
南宁凉果
南宁凉果是用酸梅、扁桃、山华李等十多种鲜果经加工腌制而成的各种糖果。它甘香鲜甜而不腻,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有一些药用功能,因此成为群众喜爱的一种食品。
江浙一带传闻说是宋朝有一个皇帝,特别爱吃浙江余姚的桃子,那里每年须向朝廷进贡许多上等桃。有一年中秋节,这个昏愦的皇帝忽然又想吃余姚桃子了,因为收获季节早过,吃不上,他一怒之下,杀了许多差。
南宁皮革制品
皮革制品是南宁的特产。南宁的皮革用品种类繁多,从手袋、行李箱,以及表带、腰带、皮鞋、皮袋和皮带等一应具全。
既有世界各地进口的高级货品,也有价格相宜的本地产品,因此,来南宁旅游购买相应的皮件制品,实可谓种类齐全、品牌繁多,任您选购。南宁本地的箱包产品,首推精工包的“博爱娜”品牌。
上林八角
很多人来上林都会被这座小城所吸引,邂逅上林这座美丽的小城之后,带上本地特产才更够味,上林县素有“八角之乡”美誉。由于山区具有八角生长发育非常适宜的自然条件,上林县的八角最为有名。
上林县种植八角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广“西八角的主要产区之一,主要产于多雾湿润的大明山东麓大丰、巷贤、明亮、西燕等乡镇。
南宁肉粽
冬夜,南宁街头常有一种卖粽摊子,粽子约有半斤左右,里面是糯米包着猪肉、绿豆为馅,其中高级一点的还包着香肠、板栗、笋丝之类。卖前已熬得十分软熟,卖时还用热锅蒸着,谓之“裹蒸粽”。
据传,南宁肉粽是由壮族的竹筒饭和叶包饭演变而来的。叶包饭,唐代就有,柳宗元的《柳州峒氓》一诗中的“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圩人”之句,即为描写当时柳州一带壮人的习尚。
田螺
广西城乡都有吃田螺的习惯。南宁市郊农村田螺不少,因此南宁甚兴吃田螺。从夏、秋到初冬的晚上,在南宁街头,常有摆卖田螺的摊子,有汤田螺,炒田螺,焖田螺几种,无论是“汤”、是“炒”、是“焖”,螺肉都爽脆可口,螺汤之鲜,既似海味,又有别于海味,因此食客甚多。
田螺又名螺蛳,属于软体动物,体外包有螺旋纹路的薄硬壳,螺身短圆,尾部尖突,因为多生活在稻田里,故称为田螺。其实它也生活在池塘、水库、小溪等水域。田螺肉嫩鲜脆,性寒,味甘、咸。
声明:本网站内容仅做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xunhaowu.com/42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