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特产有芋头糕、九制陈皮、凤凰单丛茶、潮州木雕、腐乳饼、鼠壳粿、沙茶牛肉、猪脚圈、潮绣、油甘、凤凰水仙、潮州柑、潮州工夫茶、咸水粿、山枣糕、金漆木雕、枫溪陶瓷、潮州抽纱刺绣、西天巷蚝烙、干炸虾枣、生炊龙虾、潮州春饼、潮州冻肉、麦秆贴画等特色产品
高堂菜脯
“高堂菜脯最出名,老人无齿最心痛。”潮州当地有着这样一句俗语,意思是当地的高堂菜脯很有名气,但是老人家牙齿不好吃不了可惜了。菜脯即是萝卜干,高堂菜脯产自潮州市饶平县高堂镇,因黄珀鲜艳、肉厚甜脆而著名。
据传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间),高堂农产品加工在潮汕地区亨有盛誉,十四世祖其章公创办的“老裕盛”商号红糖、菜脯乘樟林“红头船”开辟国内东线沿海市场苏州及上海一带,因而当时盛传了一句“高堂菜脯赢过上海猪舌”的说法。
岭头单丛茶
饶平县依山傍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北部山区特别是西北部山区,具备发展优质茶叶生产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岭头单丛茶属乌龙茶类,该县十五个镇种植岭头单丛茶,总面积逾五万亩,种植、生产岭头单丛茶成为饶平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建议,岭头白叶单丛茶一般要饭后喝,不要在早餐前或空腹时喝,对多数人而言,最好也别晚上喝,否则容易失眠。即便是老茶客,早饭前也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多酚、咖啡因对胃的刺激太大。
潮汕膏蟹
潮汕膏蟹俗称赤蟹,学名叫锯缘青蟹。它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清蒸膏蟹膏黄肉白,腿粗肌满,香味芬芳,脍炙人口。
膏蟹就是卵巢饱满的母蟹。已受精但卵巢很不饱满的母蟹叫“有母”;略为饱满的叫“花蟹”;而雄蟹只供炒用,与未受精的母蟹合称为“肉蟹”。天然捕捞的膏蟹,卵巢饱满的不多,人们捕到“有母”“花蟹”之后,要进行人工养殖,供给它们充足的食料,促其卵巢饱满,提高营养价值。
潮州凤凰茶
潮州凤凰茶产于潮州凤凰山,这里海拔一千三百多米,峰峦叠翠,雾气环回,峡谷纵横,土地湿润,是个种茶的好地方。
凤凰茶的种植,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这种茶泡出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叶片边缘呈银朱色,中间颜色绿中带黄,茶水橙黄,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是一种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焙茶。
后陇红番薯
后陇村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北部,因此其属于潮州市管辖。且当地最有名的是番薯。
明代嘉靖初年,后陇村农民苏阿礽从当时的潮州府辖地潮阳县陂头村移植来的“陂头黄”番薯,由于土质不同,原来的“陂头黄”薯质发生变化,薯皮由淡黄色变为赤色,薯肉也由桔黄色变得红若辰砂,原本烂口的薯质变得润而柔,极其耐煮,不香不甜的味道也变成香似菱荷,还带有几分蜂蜜的甜味。自此,“陂头黄”变成了“后陇红”。
潮州柑
潮州柑是广东省潮州市的特色水果产品之一,以色红、皮薄、肉脆、汁甜带有蜜味而饮誉海内外,美称为“大吉”。
潮州柑的历史始于何时?唐初做过漳州别驾的丁儒,在他的《闲居二十韵》一诗中,写到漳州风物,便有“蜜取花间液,柑藏树上珍”之句。据史载:唐初曾割潮州、泉州各半,建立漳州郡,在当时,潮漳风物基本相同。由此可见,潮州柑的历史,至少也有一三百多年了。
牛肉丸
潮汕是牛肉的天下,作为一名潮汕人,没有不吃牛肉的。牛肉火锅,牛杂串,牛肉丸,牛筋丸,干炒牛河等等。就像云南的猪,没有一头牛能走出潮汕。
潮汕本地其实不养牛,肉牛基本来自西边的云贵川地区,那里的养殖条件实在太好,山地之前水草丰美,牛的运动量也充足,牛肉品质要比养殖场的肉牛好太多。
潮州麦秆贴画
潮州麦秆贴画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精制工艺美术品,享有“南国艺苑奇花”之美誉。
麦秆贴画的主要材料,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麦秆草,辅助材料有绸布、粘合剂、染料、炭精粉、纸板、三合板、贝地纸等。艺人们凭借这些材料,运用艺术手法,通过摘、刮、染、劈、裱、抽粉、錾和剪贴等一系列工序,制作出无数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来。
潮州工夫茶
走进潮州,发觉城市不大,道路不宽,房子不高,还有点陈旧。街上茶叶、茶具商铺众多,空气中好像也飘拂着茶香。工夫茶形成的年代久远,烹茶品茶方式讲究,往典雅方面说,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茶艺,堪称中国茶文化的一绝,集中体现了中国茶文化的精粹。
该泡茶法最早见于清早期;文人袁枚在他的《随园食单•茶酒单》在描写武夷岩茶时就提到这种方法。虽然当时并未见到潮州工夫茶的说法,但一系列的描述证明这种泡茶法在清早期就已经在福建、广州一带产生。
浮洋民间泥塑
潮州枫溪的浮洋村,有“泥人村”之称。原来早在清代,村里有个原籍福建的潘强,他以泥塑为生是塑肖像和故事人物的好手,后来村民们大都学会了制作泥塑。
初时的泥塑只是制作人像和供年宵佳节时陈设用的装饰品,后来制作题材发展成多是戏剧故事人物和小孩玩具及各种脸谱。浮洋民间泥塑的表现手法分写实和夸饰两类,它的塑制方法又分印模和手捏。
声明:本网站内容仅做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xunhaowu.com/42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