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特产有香螺、高良姜、南珠、湛江白切鸡、山柰、廉江红橙、红鱼干、红江橙、吴州海蜇皮、湛江番薯、覃斗芒果、吴川大月饼、广东茗皇茶、海边鸭蛋、油塘罗非鱼、徐闻良姜、愚公楼菠萝、徐闻山羊、鸡心黄皮果、廉江野生荔枝、湛江蚝、廉江红杨桃、高桥龙眼等特色产品
廉江红橙
廉江红橙又称“红江橙”,是广东省廉江市的特色水果产品之一,果皮薄、橙黄而有蜡质,果肉红色,汁多清香,嫩滑化渣,酸甜适中,风味独特。
1971年前后,红江农场的技术员钟家存发现一棵橙树上的橙子已经几乎被摘完,他摘下最后一个品尝,发现红橙的味道异常甜美,且果体橙红靓丽。经过嫁接与多年的改良,廉江红橙早已名扬四海,被冠为“中国橙王”,廉江也被誉为“中国红橙之乡”。
吴川月饼
吴川,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湛江市代管。吴川月饼以其一流品质和独特的风味闻名粤港澳、飘香省内外,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钟爱,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各大新闻报刊和电视媒体也对吴川月饼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如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沿海行吴川”对吴川月饼特色和制作进行了介绍,南方日报、湛江日报、湛江晚报等报纸都对吴川月饼进行了多次大篇幅报道及给予高度评价。
梅鹿液
被评为广东三大名酒的冠军酒“梅鹿液”,是吴川酒厂酿造的。
酒类都有易挥发的特性,而梅鹿液却不是这样,从酒瓶中倒出一杯梅鹿液酒,放上三天三夜,不但酒量丝毫不少,而且香味也丝毫不变。原因是这种酒选用上好的高粱、小麦制曲种的。
芷寮蟹
吴川县吴扬公社芷寮村出产一种驰名中外的螃蟹,名叫“芷寮蟹”。这种蟹生活在鉴江出海口的咸淡水交界的地方,由于江水从上游长年累月地往下游冲来大量泥沙,淤积成一个个草桶,生长着不少浮游生物,成为鱼虾蟹螺一个理想的天然繁殖场,芷寮蟹就是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中生长繁衍的。
芷寮蟹之所以名贵,并不在于它的体型大小,而是在于它有优美的肉质和特有的“顶角膏”。只要我们把蟹壳剥开,立即可以看见有一层蛋黄色的蟹膏覆盖在那雪白的蟹肉上,盖得满满的。
愚公楼菠萝
愚公楼菠萝是广东省湛江市徐闻的特色水果产品之一,果肉深黄美观,香味较浓,清甜,适宜鲜食。
据悉,1860年徐闻县已种植菠萝。当时所种之土种菠萝,果小味酸,俗称“麻籽”,以收叶片加工纤维,纺纱织布为主。1926年旅居新加坡华侨倪国良(原籍徐闻县北平村)从马来西亚带回菠萝新品种“巴厘”的种苗四五十株,在徐闻县曲界镇愚公楼村的开荒地里栽植。
海蜇
清明时节,正是捕捞海蜇的好季节。随着和煦的东南风在吴川县一带的蔚蓝色的海面上,一团团粉红色和花白色的海蜇,在海上随波逐浪,时浮时沉,煞是好看。这时,只见渔民们驾着小舢板,用网兜或大网围捞海蜇,有时一网便可捕捞海蜇四五千个之多。
海蜇又叫水母,它在水中浮动时,象把降落伞,伞体部分叫海蜇皮,口腕部分叫海蜇头。海蜇皮是世界市场上的畅销品。吴川县沿海所产的海,主要有红蜇,体呈粉红色,加工后变成淡黄色,这是海蜇的珍品,制品率最高,皮滑无鳞,清脆爽口。
湛江剑麻纤维
剑麻是湛江市的特色作物,所形成的产业也是优势产业。湛江市的剑麻种植业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主要由湛江农垦局(原粤西农垦局)进行生产种植。
剑麻的纤维含量由于不足5%,必须经过初加工,提取出纤维才能投放市场。因此,湛江地区的剑麻从一开始就注重剑麻的加工问题,并从初、中级加工开始不断向剑麻制品的深加工发展。
白切鸡
白切鸡又叫白斩鸡,是中国八大菜之一粤菜系鸡肴中的一种,始于清代的民间酒店。白切鸡通常选用细骨农家鸡与沙姜、蒜茸等食材,慢火煮浸后,晾干切块。
广东人对鸡的爱,深入骨髓。粤菜厨坛中,鸡的菜式有数百种之多,每天有上百万只鸡被做成盐焗鸡、葱油鸡、豉油鸡等被端上餐桌,而最为人常食不厌的正是“天然去雕饰”的白切鸡,原汁原味,皮爽肉滑,大筵小席皆宜,深受食家青睐。
梅菉泥塑
吴川县的梅菉镇,素有“泥塑之乡”的美称。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梅镇的大街小巷和附近的村庄,均有大型泥塑展出。这些泥塑造得比真人还大,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神话故事以及喜庆风俗的片断,内容十分广泛。
梅菉泥塑,据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些泥塑工艺的兴起和发展,与梅砖瓦陶瓷工业的发展有直接关系。早在唐末宋初的元宵节期间,梅瓦村的一些陶工艺人,就利用砖瓦泥塑成真人一样大小的泥塑在村中展出,吸引了不少观众。
湛江番薯
湛江番薯是湛江的特色农产品之一。湛江,地处热带,高温多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先天的优质注定产出的番薯非常香甜。
过去湛江非常贫穷,番薯曾是湛江人的传统粮食,甚至是主食。由于番薯易种粗生,耐旱高产又能充饥,湛江农村种植十分普遍,有首民谣充分说明这一点:“种什么不如种番薯,叶藤喂猪牛,薯条填肚皮,三岁孩童啼哭时,烤条番薯就了事。”
声明:本网站内容仅做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xunhaowu.com/4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