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旦柚
文旦柚是福建省厦门市的特色水果产品之一,果实扁圆,果肉淡黄柔软多汁,酸甜适度,香气浓郁,脍炙人口,在国际市场上亦享有盛誉。
文旦柚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据说,长泰县溪东有一个姓文的小旦,不但戏演得好,柚子也种得出色,“其色白味清香,风韵耐人”,因而得名。说来也怪,古传溪东的文旦“一移他处便不佳,风味便减”,不过这已成为历史。
蚵仔煎
蚵仔煎也叫“蠔仔煎”,是厦门独具风味的传统大众化名点,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每年十月至次年三月是盛产鲜蠔季节,厦门的大街小巷饭店、摊点大量供应蠔煎,吃客盈门。
关于蚵仔煎,民间还流传过一则有趣的传说。据说,善良的土地公愿世人均富,但土地婆认为人人均富,自己的闺女出嫁会找不到人抬轿子,因此“要让富的富顶天,穷的无寸地”。
菩提丸
清代雍正年间,厦门虎溪岩寺庙有个菩提禅师,博学广闻,精通医学药理,乐于济病扶危。
虎溪岩的“虎溪夜月”是厦门著名风景区之一,寺庙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避暑赏月游人如织。菩提禅师用师父传授的秘方,给偶感风寒暑热的游人香客治病,疗效甚佳誉播闽台。
厦门文昌鱼
厦门文昌鱼,早已闻名遐迩。可是,当你同它初次见时,知不免感到惊奇,它没有鱼类的“脊椎”,而只有赏全身的脊素没有显的头部,故又称之为“无头类”,其产门市同安区刘五店被誉为文昌鱼的故乡。文昌鱼也因五店上有个文昌阁而得名。
文昌鱼(俗名鳄鱼虫,又名结蝓鱼)是一种珍贵的海鱼,厦门产的文昌鱼体形较小,大的不过五、六厘米长,约有两根火柴那么全身半透明,头尾两端尖,国外又称“双尖头类似丁香鱼,每斤约四、五千尾。
丹凤高粱酒
1950年左右,设于厦门后江埭晋源酒厂老板杨亚姜特聘天津酿酒名师刘金凯来厦门酒厂指导,用传统的固态发酵法制成了清香型小曲酒—就出现了如今的丹凤高粱酒。
说到以高粱为原料酿制的高粱酒,大家并不陌生。在我国十二大白酒香型中,除米香、豉香、特香外,其他香型的白酒都把高粱作为酿酒原料,甚至是主要原料。高粱,又称“红梁”、“蜀黍”,自古用于酿酒。
福建米粉
米粉,也称米粉干,为我国南方大众化食品之一。它们经济实惠、别具风味而为人们所喜食。一个家庭主妇,只要稍具烹调技艺,佐料选用得当,便能做出美味称心的米粉小食来的。
福建在二百多年前创用手工制作米粉,以后传于两广等南方诸省。最初的产品俗称“尤溪粉”,产地在今天的尤溪县。后来,闽江下游的桐口乡人学得了“尤溪粉”的制法,在生产过程中选料更为讲究,工艺不断改进,逐渐突出了自己的特色,“桐口米粉”足以扬名。
厦门漆线雕
早在几百年前,厦门漆线雕像就驰誉中外,畅销东南亚各国。漆线雕用精细的漆线,以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金碧辉煌的建筑、栩栩如生的人物以及衣饰花纹,尤以民间传统题材,如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为多。
所谓漆线雕,就是用漆线来造型的技艺,将大漆、砖粉、桐油混合,搓成细长的“漆线”,以这样的漆线为材料进行造型创作。搓漆线是漆线雕制作的基础,这些漆土捻成的线以盘、结、绕、堆、雕等技法,化成作品上的图案和装饰。
烧肉粽(好清香)
粽子在福建各地都有不少品种,有咸粽、豆粽、甜粽、肉粽等,独数厦门肉粽最有名。厦门肉粽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富有引人品尝的魅力。
肉粽要赶热吃,冷却了,味道大减,所以称它为名符其实的烧肉粽。它创制于几十多年前,几经改进技艺,烹制用功,原料精细,做出来的烧肉粽味好质佳。许多海外归侨、港澳同胞回到厦门游览观光、探亲访友,无不光临“好清香”品尝烧肉粽。
龙眼木雕
龙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也是中国木雕艺术中独具风格的民族传统工艺品,福建优秀民间雕刻艺术。因其使用的雕刻材料是福建盛产的龙眼木而得名。
龙眼木雕的表现题材多为古典的老翁、仕女、仙佛、武士等,并以雕刻寿星、渔翁、弥勒、达摩、仙女等人物见长。草虫、花卉、果盘和牛、马、熊、狮、虎及金鱼、仙鹤等也是龙眼木雕常用的题材。
土笋冻
到过厦门的人,都要慕名吃上一盘“土笋冻”。“土笋冻”是一种奇特的食品,在厦门为男女老少所好。没有吃过“土笋冻”的人,初次看到在这种透明的冻状体中,有许多象蚯蚓似的小虫,或许不敢问津,但一经品尝,那味道之鲜美却令人不愿停箸,这绝非言过其实。
“土笋”是一种环节动物,它的学名叫“星虫”。别看它身长不过三、五厘米,却五脏俱全。它的全身都可以食用,经过精细加工熬煮。身上的胶质溶化入开水中,冷却后就成冻了。
声明:本网站内容仅做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xunhaowu.com/4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