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特产有剑南春、担担面、口水鸡、夫妻肺片、川芎、木芙蓉、龙抄手、钟水饺、冰粉、郫县豆瓣、文君酒、米花糖、蜀锦、牦牛肉、干煸牛肉丝、陈麻婆豆腐、珍珠圆子、娇子香烟、酸菜面、水井坊酒、重阳糕、板栗红烧肉、三合泥、二姐兔丁等特色产品
蜀绣
四川的刺绣称蜀绣。蜀绣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成都、重庆、温江、郫县等地。
蜀绣历史悠久,东晋史学家常璩著的《华阳国志》,将锦、绣并列,誉为“蜀中之宝”。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行,成都的九龙巷、科甲巷一带,发展了八、九十家手工作坊,官府在各县办的“劝工局”也设了刺绣科。
郫县豆瓣
郫县豆瓣,辣味重,鲜红油润,回味香甜,为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佳品。它香味醇厚,却未加一点香料;色泽油润,而没有增添任何油脂,全靠一套精细加工技术和原料的优良而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标准。
早在清代道光年间,郫县就有几家豆瓣作坊。经过近两百年的不断革新提高,到抗日战争时期已闻名全川。政府大力扶持,全面振兴,现在年产量已达数百万斤,行销国内外,受到称赞。它是烹调四川名菜回锅肉、豆瓣鱼、麻婆豆腐和毛肚火锅等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担担面
担担面本是指一种挑担沿街出售面食的小贩,四川不少城市都有。过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担担面,一口铜锅隔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炖鸡或炖蹄。也有挑担卖小碗鸡丝豆花面、杂酱面、原汤面、鸳鸯面、素面、甜水面、抄手等多样品种的,质量好,价钱公道,很受消费者欢迎。
制作担担面,应先备妥面条及猪肉末炒成的酥馅,将酱油、熟油辣椒、花椒面、味精、醋、芽菜末、葱花、川盐等调料置碗中,加鲜汤调匀,再将面条煮至硬适度,捞起甩干水分,装入碗中,加上馅子即成。这样的担担面,香气扑鼻,咸鲜微辣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钟水饺
钟水饺是钟燮生于一八九三年在荔枝巷开设的饺子馆,故有荔枝巷钟水饺之称。开业至今,一直专营红油水饺和清汤水饺。
红油水饺,皮薄有筋丝,馅嫩味美,以突出咸甜鲜香和红油蒜泥的浓香味而自成一格。凡是爱吃辛辣的人,无不爱吃这形如月牙,色白馅饱,红油丰盛的水饺。有的还把锅魁撕成小块,放到盛水饺的碗里,蘸着剩下的调料吃,别有一番风味。
瓷胎竹编
成都瓷胎竹编是用千万缕素色或彩色的竹丝,均匀地编贴于洁白的瓷胎上,既可对瓷胎起保护作用,又以它自身精湛的艺术使名瓷增光生辉,显得美观、大方、轻巧怡人,具有欣赏和实用价值。
早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崇庆县竹编艺人方国正创作了以成都“卤漆”工艺品为胎,用细篾依胎编织成漆胎竹编。后来,这种技艺在成都、崇庆、温江、新繁一带广为流传,并逐步发展成将竹抽成细如发丝的竹丝,编在漆、锡、瓷胎上,扩大了品种花色。
蜀砚
蜀砚历史悠久。过去最有名的是唐代万县磁洞产的“夔砚现在则集中在广元、合川等地。
广元产的名砚叫白花石砚。广元座落在巴山脚下的嘉陵江畔,境内奇峰擎天,异石嶙峋,可供雕刻的美石有黎渊石、菊花石、黄蜡石和墨石等,其中最奇特的则是白花石,在褐色、墨绿色石中,夹杂着一层或数层白色或浅绿色的石层,清浊分明,石质细密柔润。
成都辣椒
四川是全国辣椒的主产区之一,成都及其周围各县培育的“二金条”辣椒,又以油亮鲜红、香辣回甜等优点居全省之冠。
它既是正宗川菜、名小吃和四川榨菜用来增香、添色、调味不可缺少的原辅材料,又是比较大宗的出口物资,畅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斯里兰卡还把成都辣椒视为除湿消瘴的常备食品,在两国贸易中占重要地位。
文君茶
文君茶产于四川邛。邛崃地处邛崃山南麓,气候、土壤均适宜茶叶生长,远在西汉时代就有井君人工开辟的茶园。
相传,西汉时邛崃豪富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倾慕司马相如才华,乘月色朦胧,私相如,结为夫妇,传为千古佳舌。夫俩因生活无计,真返邛卖酒度日。夜阑人静时,文君井水烹茶,夫妻品幕相叙。
邛崃文君酒
根据卓文君千古风流佳话而取名的文君酒,清澈透明,浓香甘冽,深受中外人士的赞尝。
文君酒的产地在邛崃,是汉代临邛酒不断发展提高的后继产品。据史书记载,两千年前,在临邛地方,年少新寡的卓文君,出于爱慕司马相如的文才,挣脱门阀观念和封建礼教的束缚,随同司马相如开设小酒店,出卖临邛酒。
小笼粉蒸牛肉
在四川中、小城市和农村场、镇都可看到餐厅、饭馆门口摆一火炉,炉上架锅,锅内覆扣一平底木盆,盆底上有孔,孔上矗立着塔形小蒸笼。锅中开水滚沸,笼上热气蒸腾,牛肉的醇香迎面扑来。这就是四川独具特色的小笼粉蒸牛肉。
此菜制作简便:将牛肉洗净,横着肉纹切成一寸五长、一寸宽、一分五厚的薄片,放上剁细拌匀的辣豆瓣、酱油、生菜油、醪糟汁、姜米等,再滚上米粉,摆入竹制小笼屉内,笼屉逐一装接,蒸在开水锅上。
成都凤尾酥
成都凤尾酥,色呈浅金黄色,外酥内软,滋润化渣,馅心香甜适口,热食倍觉鲜美,为川式名点之一。
相传成都凤尾酥创始于明朝,原为宫廷筵席点心,后来传到民间。它是用烫面软炸,并以配制好的面团冲成凤尾形状,心料则随季节变化。按心馅变化而名为鲜花凤尾酥、龙虾凤尾酥、金钩凤尾酥等。
声明:本网站内容仅做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xunhaowu.com/4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