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特产有宣纸、宁国山核桃、涌溪火青、汀溪兰香、宣城敬亭绿雪茶、水东蜜枣、绩溪一品锅、宁前胡、金山茗雾、宣州板栗、太极云毫茶、泾县琴鱼干、绩溪山核桃、泾县金星生宣、宣州琴鱼、舜皇云尖等特色产品
敬亭绿雪
敬亭绿雪产于安徽省宣城之北的敬亭山。这里两峰高耸,峰间的阴山处,岩谷幽深,流水潺潺,云蒸雾蔚,鸟语花香。唐代大诗人李白赋诗赞:“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上茶,因何名绿雪?其中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古时候有位名叫绿雪的姑娘,它不爱人间的富贵荣华,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种茶制茶。这位姑娘年轻美貌心灵手巧,制出的茶叶,如兰之馨,开汤后杯中的白毫犹如雪花纷飞,杯顶如见祥云升腾。
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这种茶,别具一格。从茶盒内取出的茶叶,并不是叶状的,象是颗粒,细看却似螺丝形,墨绿色,紧实细润,上有细密的毫毛。放一点在白色细瓷茶杯内,冲进开水,就见这些颗粒象活起来一般,一个个都舒展起身子,不到半分钟,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兰花。
仅仅是冲泡茶叶,就使人感到趣味无穷。再闻一闻,茶有花香,香气清高鲜爽;喝一口,滋味醇厚,回味甘甜中国在清朝时以诗、书、画风格独特名扬天下的“扬州八怪”,其中一位叫汪巢林的,喝了涌溪火青茶,写了一首诗,诗中称这种茶为“香灵芽”。
宣笔
泾县宣笔以“毛纯耐用,刚柔得中,尖圆齐健,四德俱全而著称。我国著名书法家林散之有诗赞曰:“人人都爱湖州笔岂料泾城笔亦佳,秋水入池花入座,斜笺小草兴无加,新制几支初试手,尖圆齐健足堪夸,谁谓今人不如古,蒙恬自是后生家。”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路过中山地区(今宣城、泾县一带的山区)时,发现中山兔身肥毫长,就以竹为管,制作出了第一批改良毛笔。由于中山地区属宣州,故称“宣笔”。
水东蜜枣
宣城水东,在碧流宛转的水阳江上游,这里山青水秀,林深竹茂,风景优美。每年五月下旬,枣园内枣花着枝,黄白相间,芳香四溢,十分诱人。如今,这里已成为“万担枣乡”。
在宣城市流传这样一个传说:明末清初,徽州歙县城外有座古庙,庙前庙后有几棵枣树。一个风调雨顺的年头,青枣结得特别多,庙里和尚吃不完,就将其煮熟,用蜂蜜同煮,然后烘干,取名为“蜜枣”,将它保存起来,当作茶点。
宁国竹笋
山脉绵延、重峦叠翠的宁国县,满山遍地有竹子。石担竹(又名绿竹、笋干竹)红壳竹、桂竹、广竹、金竹、燕竹等二十多种竹子,都繁殖竹笋。
这种竹笋的特色是,色泽青绿黄亮,香气清馥,滋味鲜嫩可口,为佐餐佳品。每当春季,除一部分带壳鲜笋直接进入市场外,大量的加工烘制成笋干,再行销售。宁国笋干的主要品种有“咸绿笋”(又叫条笋、茶笋),其肉头肥厚色绿鲜亮还有一种叫“肥挺”,外形粗壮而柔软;称为“秃挺”、“小挺”的,则是外形细而长的;称为“焙熄”的笋干被人们视为珍品,它是取笋的嫩尖精工制成的,每一百斤笋子只能做五至十斤“焙熄”。
章渡酱菜
当年泾县新四军就尝过的章渡酱菜,而今名气颇大,一直供不应求。
凡到新四军军部遗址去参观的同志,一般都要经过章渡。电影《黄英姑》的好多镜头就在那里拍的。黄英姑纵身跳下楼来的地方,隔壁就是章渡酱坊。此地房舍古老,地处僻静,但产品质优。
桃花潭酒
唐代大诗人李白《赠汪伦》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已逾千手,许多人都会背诵:“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种美酒便是最早的“常酝美酒”—桃花潭酒。它采用精选的红粮作主要原料,利用小麦、大麦和豌豆制成的特制块曲(又称高温大曲),经泥石混合池、双轮底发酵和老五甑混蒸掭作工艺法精制而成。
宁国紫砂陶
宁国紫砂陶,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优质紫砂陶土资源。
绮丽多姿,品种繁多。有各式各样的紫砂花盆,千姿百态的茶具、文具,神态自若的佛像,色泽典雅的古鼎,真可谓琳琅满目。这些紫砂陶器,颜色各有千秋,有鹅黄色的高方花盆,有海棠红的茶壶、茶碗,有深紫色的葡萄笔架,还有乌墨色的罗汉和寿星。
泾县琴鱼
琴鱼会弹琴吗?会!你看这奇不奇。泾县县志说,琴鱼三月三日出,春天的午夜,万籁俱寂之时,琴溪桥下的淙淙流水中,可听到伴有铮铮的琴声,当地村民说,便是琴鱼在弹琴作乐呢!宋代诗人郭祥正在《士梅汉中至琴溪》诗中有“溪水犹传白玉琴”之句。
泾县琴鱼产在古镇琴溪桥一带,当地至今流传着这样的神话传说:在晋代,有位名叫琴高的隐士,厌世来琴溪桥石洞内炼丹修仙,将丹渣弃于山下溪水之中,皆化作小鱼,形似龙头蛇尾。
广德板栗
广德板栗是安徽省宣城市广德的特色干果产品之一,个大肉厚,色泽鲜艳,果味香甜,糯性大、耐储藏。
广德出产板栗,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广德州志》记载:“州县通产,可以代粮。州境出东平殿左右者佳。”清代嘉庆年间,广德板栗曾作为贡品献给皇帝。
声明:本网站内容仅做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xunhaowu.com/4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