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特产有冰糖梨水、小磨香油、汴绣、花生糕、朱仙镇木版年画、套四宝、灌汤包子、桶子鸡、鸡蛋布袋、杞县大蒜、烫面角、炸紫酥肉、开封菊花、清汤鲍鱼、开封西瓜、江米甜酒、炒红薯泥、煎扒鲭鱼头尾、汴京烤鸭、江米切糕、三九虫草酒、大京枣、开封炒冰、汴梁西瓜等特色产品。
汴梁西瓜
汴梁西瓜是河南省开封市的特色水果产品之一,个大、皮薄、瓤砂汁多、肉多籽少、清香脆甜、含糖量高。河南有句谚语,叫做“荥阳柿子,孟津梨,汴梁西瓜甜到皮”;每年夏季,汴梁西瓜不仅供应省内,而且远销港澳地区。
汴梁西瓜的栽培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开封就已经种植西瓜了。宋朝诗人范成大曾有诗云“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文信国在他的《西瓜吟》中有“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的惊句。
杞县酱红萝卜
杞县的酱红萝卜,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的特点是通体透明,肉嫩质脆,吃起来咸中有甜,甜中带咸,特色独具,别有风味。多年来,它曾作为佳肴摆上宴席,作为礼物赠送亲友。
由于这种酱菜历史悠久,在杞县还有不少美丽而又动听的传说。据说在古代,吴村有一个孩子叫吴坡,由于家境寒贫无法供养老娘,但它对老娘有一分孝顺,他的孝心终于感动了天上的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将天上的红萝卜籽送给了他。
开封花生
开封地处黄河中下游,气候温和,土壤松软,适合花生成长因此,这里的花生越种越多,越种越好,使开封成了九州驰名的“花生王国”。
相传,在南宋绍兴年间,民族英雄岳飞率领岳家军,直奔开封府朱仙镇,大战金术于牛头山下。不料,正当岳飞传令三军、行将发起总攻的时刻,粮草一时供应不上怎能不使人焦急万分这时,岳元帅多么热切地盼望前去调运粮草的常胜国将军快点回来呀!他走出大殿门,站在石阶上向远方眺望,情不自禁地仰天喊道:“常胜国啊,常胜国,快来呀!”话音刚落,只见天色骤,风起云涌,接着,“哗哗啦啦”下了起来。
状元饼
在首都,逢年过节,老北京人都习惯用状元饼来款待宾客。这种饼之所以如此受人青睐,非一日之缘。
相传,在明末清初河南开封府有家糕点铺,有一天老板看见城里有不少前来应试的秀才,便灵机一动,制作一种耐饥、又不多喝水的枣泥饼,应试者吃后入场,不饥不喝。
大营麻花
大营麻花,香甜酥脆,名冠中州,是豫西传统的民间小吃。它的历史究竟有多久,无从查考。
在豫西确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带的毒蝎很多,人们一不小心被毒蝎蜇着,疼痛难耐,防不胜防。人们为了诅咒、消灭它,在每年的阴历二月二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成蝎尾状,下到油锅里炸成柿黄色,大人小孩一起把炸“好的“蝎尾”吃掉,称之为“咬蝎尾”认为这样做,毒蝎就没有“毒尾”了,再也不能蜇人了。
热白豆腐
尉氏县川镇出名的“热白豆腐”,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当地人们吃这个传统风味小吃时,总是习惯地谈起一段有趣的故事。
据传说,洧川南边有个小鲁村,村里住着一位关老汉,他膝下两子,大的关福,为人刁滑,好吃懒做;二的关力,为人忠厚,勤劳持重。大概在清嘉庆二十年间,关老汉染疾身亡,撇下兄弟二人生活。
烧臆子
“烧臆子”是开封厨师世家陈氏兄弟在继承祖传技法的基础上,新创出的一道高档菜肴。这个菜选用猪胸叉肉,用山炭火烤制而成。它色泽金黄,美观大方,吃起来皮脆酥香,肉嫩醇浓,令人称绝。
“烧臆子”在北宋时期,曾脍炙人口,风靡一时(见《东京梦华录》)陈家烤制这个菜已有百年历史。清光绪年间,陈氏兄弟的祖父陈永祥在淇县当衙厨时,一些达官贵人对“烧臆子雅兴颇浓,属必点菜肴之列。
鲤鱼陪面
鲤鱼陪面是河南的传统名菜。它包括着“糖醋溜鱼”与“陪面两个内容。“糖醋溜鱼”以鲤鱼为上品,尤以黄河鲤鱼为最佳。据《清稗类抄》载:“黄河之鲤甚佳,以开封为最……,甘鲜肥嫩,可称珍品。”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的京都汴梁,不仅宫庭里有这道菜,就在民间饭馆里也有出售,只是没有“陪面”。那时,有个叫宋五嫂的,善作此菜,颇为有名。以后,金兵入侵,北宋南迁,宋五嫂也随着迁到临安,在钱塘门外开饭馆,仍作“糖醋溜鱼”。
兰考泡桐
河南省是我国占面积最大品种最齐全的泡桐试验基地。我国有白花泡桐、南方泡桐、台湾泡桐、兰考泡桐等八个品种。而以生长在我省豫东一带的兰考泡桐比较有名。它具有三大优点:一是生长快,成材早。
开封书画
人们称开封为“书画之乡”,实在名不虚传。在这座古城内,上自鹤发童颜的老人,下至脖系红领巾的少年儿童,都在由衷地喜爱书画,使开封古城形成了一个永不降温的书画热。
开封的书法和绘画有着悠久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开封既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书法和绘画的荟萃之地。宋朝的第一个皇帝宋太祖就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他曾经亲自收集先王、名臣碑帖,编印成册,并在宫廷里设立了规模宏大的“翰林书画院”,把全国著名的书法家和绘画家都请到京城开封,按照他们的才能高低,授予不同官职。
杞国酒
杞国酒是河南开封的特产酒,口感醇厚,绵柔,爽净。
杞国酒的酿造工艺始于东周,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据县志载:杞人郦食其嗜杞国酒助沛公兴汉,成千秋伟业;知县米芾以之宴请苏东坡,吟诗三百首,传为千古佳话。其工艺虽经历代,但在地方民间广为传承。
声明:本网站内容仅做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ixunhaowu.com/42658.html